內容運營:發揮SEO成效的關鍵

解釋一下這篇文章的由來,我在 SEO 各大社團和群組觀察到一個現象,我發現大家對於SEO的期待或在優化上卡關的問題有點奇怪。

切莫追求虛無飄渺的 SEO「密技」

觀察大家的提問,感覺大家好像覺得 SEO 存在某些「密技」,密技通常非內容面,而是類似:改了網站的甚麼或是放了甚麼程式碼,只要做了這些 SEO 成效就會一飛衝天。但根本沒有這種事啊!!!

內容為王仍是鐵律

Google 一再強調 E-E-A-T,講到都令人想打哈欠,但是在 SEO 的世界,「內容」確實在整體的重要性絕對佔了一半以上!你沒看錯,甚至依我個人操作經驗來看,內容的重要性可能還佔7成以上!

本篇就來分享我在做完網站健檢+網站重要優化項目之後,啟動的整個內容運營專案重點有哪些。

本階段目標:拉新使用(上站閱讀),雖然有設定 CTA 但本階段暫且略過。

先來個全篇重點整理↓

這篇文章是接續👉🏻 垂直媒體6個月SEO優化:搜尋流量成長64% 紀錄分享 所撰寫,重點除了分享我在現職媒體產業所做的內容運營方法,也加入了一些行銷同業的提問與交流。

文章中段還會加碼「搜尋流量成長一段時間後卡住」時怎麼做?

分類操作:區隔文章類型

搜尋導向

搜尋導向顧名思義就是要累積搜尋流量,這個部分在請看👉🏻 垂直媒體6個月SEO優化:搜尋流量成長64% 紀錄分享

流量導向

這就是每天早上跟編輯一起開報題會的主要目的,若有領域內重大新聞或事件,就會討論適合的報導切角。

我這邊會提醒撰寫時需注意的要素,如:關鍵字怎麼下、議題如何延伸操作等,讓文章較競媒更易被搜尋到。

SEO專案走到這裡為,如果在上上篇文章中分享的優化項目都做完了話,很可能就會遇到第一個停滯,怎麼辦呢?

打破 SEO 成長停滯

1. 打造上帝視角:題材樹

在區隔文章類型上軌道之後我又發現了其他問題,雖然網站上的文章很多很豐富,但我在做關鍵字和競媒研究時發現,敝司有很多議題的缺口(漏)!

很多熟悉的題目一寫再寫,但有些重要的卻一篇都沒有,這樣不行啦!大家知道嗎?媒體業務在提案的時候總會面臨一個很殘酷的情境,客戶就是會問:「阿你們家排名怎麼老是在後段?」(所以任何一點流量我都不能放過!)

敝司剛好是下面所提到的用戶旅程類型,所以我就先將最大的題目抓出來做了初始的題材樹(用這個詞好像比較好溝通,大家也很容易想像那是甚麼)

做好之後和總編輯提案,總編也很認同需要做這件事,做好之後不僅對平面、數位編輯選題有幫助,我也能很快速找到關鍵字研究的素材。

2種題材樹的類型:

【用戶旅程型】

這個類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母嬰親子媒體,例如有專長孕期~寶寶三歲這個區段,也有學齡前兒童~中學生這個區段。

用母嬰媒體來舉例,初始的題材樹就會長這樣↓

建議負責團隊一起協作!因為每個人能想到元素有限,大家一起用線上心智圖工具慢慢協作才會讓樹長得比較完整。

【主題型】

天下雜誌Bella儂儂就比較偏向這個類型,有多種主題,端看媒體定位來決定要將議題經營到多廣和多深。

2. 借助 Google Ads 關鍵字廣告

這個可能不是大家都能做,有投關鍵字廣告的可試試看。

在廣告介面中的關鍵字搜尋字詞,這裡詳盡記錄了目標受眾輸入的什麼關鍵字匹配到你的關鍵字廣告。

相信我,看完你會腦洞大開,又有好多關鍵字選題的文章可以寫了。

3. 向 TA 提問

又可分為:

  • 社群互動提問式

像這樣就是很典型的社群互動提問,除了刷一波互動之外,編輯也會整理TA的留言回答產出系列文章。

・認真型問卷調查式

問卷能問的事情就比較多了,以品牌來說比較多是想讓TA輪廓更清晰或是調查消費決策,類似於行銷漏斗轉換路徑的操作,有做的好處是,較不會淪為品牌方自身的臆測。

4. 使用者/用戶訪談

這個方法的靈感是來自一位 2B 的Content Marketing 朋友的提問,問題是大多客戶都是業務開發來的(少數是經由搜尋轉換成功)產品技術介紹完後,已經沒有內容的靈感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去訪談那幾位經由搜尋轉換的客戶吧!而且要鉅細彌遺,從客戶起心動念在Google輸入關鍵字搜尋開始,到最後成功簽約,中間的每一步每一個過程都需要仔細問清楚,然後製作成轉換旅程。

其中就會有很多元素是可以拿出來當題材大寫特寫的,例如用戶的煩惱、比較競品的方式、以及最後的決策過程,當然也不要忘了水平垂直延伸操作大法

5. 站內搜尋字

站內搜尋字比較少被提到,但其實這裡也是一個寶庫!我的經驗常在這裡找到完全沒寫過的題目,但被TA反覆搜尋的。請定期觀測站內搜尋並找到關鍵字放入待撰寫關鍵字選題中。

持續挖掘:深入分析與優化

季報:渠道特性分析

這是在剛開始優化時,除了公司規定要繳交的日報、月報外,我會另外做的分析,季報包含項目有:

  1. 渠道規模
  2. 獲得新客能力
  3. 渠道品質 Level 1
  4. 渠道品質 Level 2(轉換指標)

轉換指標我就不放了,都是一樣的方式,我會再綜合各渠道TA對文章的喜好總結出下一季的優化建議。

內容重組

前面提到敝司很多題目一寫再寫,何不好好利用呢?其次重組的好處是比較有變化,有些甚至非常適合變成社群的素材,以下舉幾個我比較常用型式:

  1. 每月熱門排行榜
    可應用在目前各大主流社群、電子報。
  2. 主題懶人包
    有2種類型:一是將很多相同主題的文章收錄在一篇文裡面;二是有「時序性」、「連續動作」類型的題目也可如法炮製,在SEO面向也可幫助增加內連,以及搶到懶人包相關字。
  3. 年度熱門文章
    同每月熱門排行榜,也是做年度總結的重要素材。

內容分發

多補充這個製作內容事半功倍的方法,商業品牌、個人品牌都很適用!

簡單來說核心內容是花最多時間產出的,而核心內容可以是影片、文章、Podcast,再把核心內容稍加改裝成適合不同渠道的形式去發布。

舉例:有一篇文章是《10大推薦媽媽包品牌》,核心內容就是文章,在FB上會以連結導流或多圖發布;IG一定會有多圖貼文+限動導流;前面製作的多圖可再稍加工成短影片。

和技術一樣重要的事

和編輯的協作溝通也很重要

這部分分享這段時間以來的體會,在這種長期優化的專案中,能夠同理和編輯有良好溝通是超級重要的事情!

我的經驗是,一開始編輯都超級不願意寫搜尋導向的文章,本來以為是一些比較表面的原因比如需要花較大量時間精力才能完成,但經過深度訪談之後發現底層原因是:搜尋向文章初始流量都很差,令人很洩氣……

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因為敝司並沒有設定流量 KPI,但沒想到編輯對此這麼在意。

知道原因之後我就不厭其煩地解釋,搜尋的文章本來就是這樣呀~這些關鍵字我們沒有操作過,所以流量都是靠每次的搜尋慢慢累積,但是你看我們的排名很好耶!幾乎每篇都有在第一頁 blah, blah, blah…

解釋了好幾次做這件事的目的和用戶習慣之後,編輯也慢慢能接受了,甚至還會說:噢那我要寫啊~因為這個題目對讀者有幫助!

Happy fellow, Happy life !

希望這篇文章對想更優化內容的大家有幫助!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請給我 5~10 個拍手,或 5 個以下的拍手,讓我知道我還要再更努力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給了你啟發,請幫我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或許他們也正好需要

--

--

Miss 市場部 (Evie Tang)

一個劍走偏鋒的 Digital Marketer,喜歡做從0~1的事,從事行銷3/4的時間都在新創服務,通過自學在短短二、三年之內讓薪水漲快3倍 目前在媒體出版業擔任流量優化師+數位轉型推手,就職四個月後讓公司流量創下35年來歷史新高、搜尋流量成長百萬以上 #數位行銷 #數據狂魔 #同事都介紹我是流量女神